阅读历史 |

第428节(2 / 3)

加入书签

温度并没有那么丧心病狂,甚至穿短袖走几步路还会出汗。

安夏拍了好几张工作人员穿着单薄衬衫搬东西的照片。

她还像向挪威科考队那样,向俄罗斯人推销她的自动化种植设备。

俄罗斯人并没有像挪威人那样热切和激动,他们的站长眼巴巴的看着中方站长:“你们会种的,对吧?”

“他们种的,也只够他们自己吃呀。”安夏说。

俄罗斯站长把伏特加放在桌上:“哦不,亲爱的女士,我们在家的时候,连土豆都种不活……我们可以拿好多伏特加换。”

“不换!”中方站长一口回绝。

俄罗斯站长搓了搓手:“那这样,过冬准备,我们先帮你们!对了!”

站长好像痛下了什么决心。

“我们可以把≈?别科夫借给你们用几天!”

满脸大胡子的≈?别科夫正跟别人聊得火热,他惊讶地转过头:“什么?”

当时他的表情十分震惊,大概就像童话故事《莴苣姑娘》里的女主角知道自己之所以会被亲生父母送给巫婆,是因为妈妈偷吃了巫婆的莴苣。

之后的对话,就是他们之间的俄语对话,坐在安夏身边的中方人员懂俄语,他给安夏翻译:

“别科夫说站长不能用他换蔬菜。站长说不是用他换蔬菜,是用他换蔬菜的同时,让他自己也能在中国科考站吃个够。中国人是不会让外派人员饿着肚子工作的。”

“这个别科夫,很厉害吗?”安夏好奇,竟然值得用蔬菜换!这可是南极的蔬菜。

“对,他是极地气候和地理学家,有一回他提前很长时间预言了暴风雪,他说的是什么气流。但是我们的设备都没有察觉到,是俄罗斯那边传给他们的卫星数据。”

所以,蔬菜换来的不仅是一位专家的帮助,还有重要的数据。

安夏在心里嘀咕:哼,有卫星了不起啊!

片刻之后,她不得不承认:有卫星就是了不起!

有了这位翻译在身边,安夏向俄罗斯的科考队员们打听起他们国内现在的理科水平,包括理论和实用两方面。

“有许多顶尖的人才,可惜,在炮轰白宫事件后,又有很多人去了欧美。”

安夏能理解,在乱七八糟的社会大环境里,根本没法安心研究。

“其他方面呢?比如人工智能、自动机械、或者有没有无人操控方面比较厉害的专家?数学、物理学、光电学……这样的人要是还没走,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安夏问道。

“嗯……不好说,可能进了银行。”

此时,著名的七大寡头势力范围已经逐渐形成,他们像漩涡一样,吸取全国的金钱和可以帮助他们吸取更多金钱的人才。

“嗯……一般来说,银行会给他们多少工资?他们会愿意来中国吗?”安夏问道。

那边已经喝了几杯伏特加的站长注意到这边的话题 ,他示意安夏给他拿来纸和笔,龙飞凤舞的写下好几个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他们都是我读博时的朋友,哦,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打成一片!去试试吧!美丽的少女,看到我的名字,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跟随你!哈哈哈!!”

“非常感谢,站长先生。”安夏将这张纸装在防水袋里小心收好。

嗯……去找人的时候,可能还是先不要提人名比较好。万一他说的「打成一片」,是物理意义上的呢……

既然允许外资进入,那……

在广袤的南极大陆待了几天之后, 安夏见到了许多企鹅,听了不少故事。

据说帝企鹅只生活在纬度很高的地方, 安夏便问道南极点是不是有很多帝企鹅, 科考队员回答:“不,那里纬度太高了, 没有帝企鹅。”

“那就没有生物了吗?”

“不, 有几百个美国人。”

以美国人随便瞎混的德性,应该是不想种菜, 安夏也不认为紫金的服务器能碾压ib,便没有起卖货给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再次吐了两天过了德雷克海峡, 安夏回到乌斯怀亚的时候,已经是1994年的元旦之后。

巧了……陆雪还在。

他的玉米合同基本上已经谈妥,为防万一, 比如灯塔国一个电话, 阿根廷反水, 他要在这里盯到玉米上船。

要是灯塔国愿意为了一船玉米再出航母拦截,那就敬他们是条汉子。

紫金科技的商务组已经把专营互联网的合同谈妥,正在进行旧线路勘测,以及增设新线路的规划。

紫金极简电脑的广告已经在电视台播了大半个月,经销商的货还没有走完海关流程, 已经有许多人来打听这电脑什么时候有货, 甚至预约订单都已经做了几百笔。

安夏再次入住上次的酒店时,忽然发现房间门的电话线已经可以用来上网了!

感天动地,再也不用去大学蹭网。

第一功臣是商务组的同事们,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