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3 / 4)

加入书签

中国的白银购买力的确在不断下降,而且当时的中国有“白银黑洞”的美誉。

但对于王文佐来说,幸运的是他穿越的时代人口要远远少于明清时代,而且江南、江西、福建、广东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开拓。换句话说,当时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会远远低于后来的明清时代,只需要控制日本的金银矿,他就能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一场价格革命,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换句话说,他只在乎白银流入中国,至于抢来的还是换来的他根本不在乎,甚至换来还更好,因为换来还能发展一批商人、船主和手工业者,抢来只会便宜一帮丘八。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索性把这灰吹法送给倭人也好!”王文佐笑道:“反正他们提炼出来的白银也只能买唐货,他们挖的银子越多,流入大唐的银子就越多,至于其中的过程倒是无所谓!”

飞鸟京,川原宫。

“这就是唐人使者开出的条件!”中臣镰足道,他的记忆力很出色,虽然从难波津到飞鸟京路上要三天,但他还是几乎一字不漏的复述了王文佐的那番话。

“递交国书时必须所有皇位继承人都在场?”中大兄皇子问道。

“对!”中臣镰足道:“他还举了刘后主和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虽然摄政,但祭祀天地,接见使节还是只有刘后主才行!”

“诸葛亮和刘后主?”中大兄皇子苦笑了起来:“便是我想当诸葛亮,哪来的刘后主呢?无论是琦玉皇女还是大海人登基,只怕都不会放过我的!”

“殿下,眼下最要紧的是赶快把大海人和鸬野讃良的婚事定下来!”中臣镰足低声道:“只要这个定了,琦玉皇女就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你说得对!”中大兄皇子点了点头:“在唐人使节递交国书之前,一定要先把这个婚事定下来!”

“除此之外,再就是安培比罗夫的事情!”

“安培比罗夫?他不是还在筑紫吗?”

“对!”中臣镰足道:“唐人使节交给了我一批人,都是白江口之战后被俘的人。听唐人的意思,他们要用这些人换取扶余丰璋和跟他逃到我国的百济人!”

多方

“就这么几个人他就想换扶余丰璋?”中大兄皇子笑了起来:“光是和他一同逃来的百济人就有上万,若是交出扶余丰璋这些人怎么办?还有安培比罗夫也在背后支持他,唐人使节好大口气!”

“唐人使节不是这个意思!”中臣镰足摇了摇头:“这次他们交给臣下一共有三十人,按照唐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明善意,用来交换扶余丰璋和那些百济人的是在白江口被俘的我国人,听唐人说有两万人左右!”

“这听起来还差不多!”中大兄皇子吐出一口长气,这次对半岛的攻略所投入的兵力和退回北九州的残军他很清楚,之间的差额去掉死伤的,与唐人报过来的数字倒是相差无几,唐人使节应该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耍花样。

“那三十人呢?”中大兄皇子问道。

“我让他们先去附近的一个庄园了,以免走露了风声!”中臣镰足低声道。

“做得好,还是爱卿考虑的周到!”中大兄皇子点了点头,他与中臣镰足君臣自从二十年前联手诛杀权臣苏我入鹿,覆灭苏我氏以来君臣相知,早已心意相通,心知唐人放回来这三十名俘虏表面上是示好,实际上却是一招妙棋。须知这三十人是有嘴的,回到国中自然会把唐人要求用扶余丰璋及其百济部众交换倭人俘虏的事情四处宣扬,被俘者的家人同族得知后肯定要求中大兄皇子接受唐人的提议,中大兄若是应允,那就得罪了安培比罗夫;若是拒绝那就得罪了本国人,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

“我这也是拖延之策!”中臣镰足叹道:“毕竟我不可能把他们永远关起来,而且唐人使节在递交国书时十有八九会把这件事情公诸于众,我们只有早做决断,才能免于被动!”

“是呀!纸终究是包不住火!”中大兄皇子叹了口气:“我当初将唐人使节软禁在橘广庭宫,就是想要拖延时日,等到我登基为王,然后再和唐人商议,却不想唐人使节竟然来的这么快!”

中臣镰足点了点头,暗自叹了口气,他心知眼下的处境的关键就是中大兄还是皇子不是天皇,如果中大兄已经登基,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即便是内外压力,凭借王者的身份都可以一一处置干净。

“也罢,这件事情先放到一边去!唐人说的那个舍利子的事情可有什么线索?”

“依照唐人所言,那舍利子本是在百济王都定林寺,战乱中先是落入鬼室福信手中,后来鬼室福信将这舍利子给了安培卿。”

“就是说现在在安培卿手中?”

“不错,依照唐人所说是这样的!”

“舍利子虽然是佛宝,但眼下也犯不着在这件事情与唐人争执不休!”中大兄皇子吐出一口长气:“这样吧,我先给安培卿修书一封,询问一下这件事情,若是真的在他手里那就只好请他割爱了,最多我在近江琵琶湖畔赐给他两处庄园,权当是补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