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节(2 / 2)

加入书签

虽然之前都讲什么小三元,但到底是民间的喊法。

真正能记到朝廷档案里的,只能从乡试算起。

毕竟朝廷一直说科举三试,指的可不是什么童试,乡试,会试。

正儿八经的,都是乡试,会试,殿试。

之前的他们捞不着就算了。

当乡试第一,真的很重要。

退一万步说,有了乡试第一这个名头,便是直接去做举人的官,那也是行的。

更别说,不管贾昊还是赵云天,大家都很年轻。

进士很有希望。

可说到年轻,众人眼皮一跳。

纪元更年轻啊。

不怪这两家如此焦虑。

谁让对方文章写得好,年纪也不大。

从哪看都是前途无量,后生可畏。

现在想想,只能期盼他年纪太小,在席舍里扛不住了。

十四岁,虽说年纪不算太小。

可到底是个少年人的年纪,沉不住气很正常。

科举场上沉不住气,那就完了。

这么想着,乡试考场还真的清出去一个学生。

再一打听,年纪真的不算大。

这让很多人来了精神。

万一是纪元呢?

李锦爹娘都赶过去看了,整个人吓的要死。

殷博士虽然没去,但殷小一去了。

再看被丢出来的学生,整个人呆呆傻傻的,双手发抖,哭个不停。

看着也十六七了。

谁说他年纪很小的啊。

直到他家人过来接走,看热闹的人才散开。

每年乡试都会有这种事,并不算稀奇。

从一开始进考场,这些学生就呆滞得厉害,脑子几乎不会转了。

这是紧张到极点的表现,最让人可惜的是,这种类型的考生,其实成绩不算特别差。

如果真的成绩不好,反而放松得厉害。

本来就紧张,贡院考场的环境又加剧这种情绪,突发呆滞木讷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可以算病理性的紧张。

听到这种消息,外面的书生们心里戚戚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