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7节(2 / 3)

加入书签

?”

洛新有些哭笑不得道:“阿采,你这是什么表情?

的确是刚刚从皇宫出来,太后依旧如同往昔,对为兄还是很信任。”

“皇帝年幼,这天下是需要人来辅政的,太后恐怕是想要摄政吧?

吕氏已经这么显赫了,又不像我们洛氏代代贤能,站的太高不是好事啊。”

洛采对人心的见识还是很清晰,洛新点点头,直截了当的说道:“是的,但太后想要做一番功业。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群臣反应,不愿意因为这个掀起争斗,我在宫中劝慰了她。”

洛采闻言沉默了一下,没再发表意见,反而笑道:“四兄,您这么多年孑然一身,不愿意娶妻,上次采到昭城去,大兄还在说这件事。

这些年妹妹所结识的才貌俱全的女子实在是不少。”

洛新知道洛采同意了让吕雉摄政,闻言笑道:“你这丫头,竟然打趣起了兄长。”

洛新回到了长安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然后私底下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因为洛新是极其少见的非功臣集团出身的功臣。

目前掌握着大汉几乎所有权力的大臣们,除了丰沛集团这样的元从功臣,即便是张良这样的六国遗族,或者吕泽这样的外戚功臣,都是一起跟着刘邦打天下的。

而洛新最大的功绩则是救了太后、皇帝、大长公主的命,这份功劳当然很大,但是就给人一种和当前政治格格不入的感觉。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洛氏子马上就要身居高位了,因为太后信任洛新,甚至不乏有人暗中猜测两人之间的关系。

一百多位功臣,性格智商各不相同,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拥有理智。

当然这种猜测还只是在私下里说,毕竟洛新还没有彻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还不算是政敌。

————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在成为皇太后并摄政后,她拥有着几乎整个王朝最高的权力,并且能够妥善的使用它,使得社会繁荣,国家安定,直到现在,吕后依旧是汉初最受欢迎的历史人物之一,不仅仅是那些甩不开的桃色绯闻,还是因为对她功绩的肯定。——《汉王朝兴衰史》

吕雉摄政,封侯拜相

翌日。

一道诏令从宫中传出,“朕未曾听说过有恩情不报答而能够安居的。

朕未曾听过说君主德行不足而能够保存他社稷的。

朕未曾听说过有贤才不请求而国家能够兴盛的。

朕未曾听说过任命亲信而遭遇背叛的。

公子新对朕和皇帝有活命之恩,朕应该赐予他金银美玉。

他是有才能的人,朕应该授予他高官显爵,应当将宫中的宿卫和长安的守卫就交予他,让他穿戴着盔甲,手持着利剑,站在皇帝的身边作为翼护,这样想必就能安稳了。”

大队的宫娥和宦官从未央宫走出,这样的盛况,尤其是这一道诏令使得长安城中的权贵人家纷纷侧目。

让洛新带着盔甲和利剑上殿,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洛亦算是刘邦最心腹的重臣,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只有昭公这位人间之神才有这样的荣誉,但是除了羡慕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且当年洛新就该封侯的,结果因为和吕后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功劳直接被吞了,还离开了长安城这么多年,现在新帝即位,骤然显赫,这是自然之理。

洛新静静地端坐在府邸之中,对眼前的人来人往熟视无睹,只是认真的读着手中的书。

到了上朝的日子,洛新披上盔甲,手中握着利刃,走向皇宫,这一路上的权贵们都望着洛新身边那几个膀大腰圆的武士,纷纷心中一凛。

洛新不是一个乍然兴起的新贵,而是一个有着庞大支持的强人,在这座长安城中,能被他放在心上的人并不多。

随着洛新手中持着利剑站到刘盈身边,众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洛新所获得的皇室如今的信重。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把身家性命都系在洛新的手上。

张良萧何等人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一场皇太后给洛新亮相所召开的朝会,根本就不是在商量什么国事。

于是纷纷眼观鼻,耳观心,一言不发当泥塑,洛新则望着这群开国的彻侯,还有大殿之上的各个王国使者。

吕雉发现群臣对于她代替刘盈来执掌朝会果然是没有意见,这让她心中大定,散朝之后洛新便直接跟着吕雉到了未央宫中。

吕雉和洛新坐下,为两人斟酒,带着喜色道:“公子,果然如同您所预料的那样,群臣没有反对。”

洛新脸上却没有彻底放松下来,“娥姁,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群臣大概以为你是要垂帘听政,还不知道你是想要彻底的摄政。

在邦周历史上,真正摄政的王太后是极其罕见的,第一位就是先祖文公时期的王太后齐姜。”

说着洛新笑道:“若是在邦周时期,纵然您贵为王太后,也只能留下齐姜的名号,不像现在还能以名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