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节(2 / 3)

加入书签

当然就是确立丞相的人选,吕雉笑眯眯的问道:“酂侯,您德高望重,自大汉立国之后就一直担任丞相,想来是丞相的不二人选了。”

萧何闻言直接就是一个激灵,几乎毫不犹豫的下拜道:“太后,臣老迈,您创新制,丞相之重,重于泰山,臣现在这副身体实在是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啊,还请您另择贤臣吧。”

吕雉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说道:“唉,酂侯如此高才,朕摄大政却已年老,实在是可惜,为酂侯加食邑两百户。

酂侯,您说另择贤臣,不知道您心中的贤臣是谁呢?

您担任丞相多年,想必对满殿群臣最是清楚。”

萧何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直接朗声说道:“臣斗胆,东阿侯才高无二,臣与东阿侯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东阿侯胸中的韬略胜过臣百倍。

尤善于富国,如今天下疲敝,若是有东阿侯这样的大才,定然能兴盛,臣为太后贺,值此艰难之时,国中有这样的贤臣,这是太后之幸,大汉之幸啊。”

这番话声音洪亮有力,可没有半点年迈的感觉。

吕雉端坐在上首,闻言直接拍手感慨的说道:“酂侯真是高风亮节,自辞相位还推让同僚,愿意荐举具有大才的同僚,朕实在是很欣慰啊,这样的贤臣若是不奖赏,难道还能立于天下之间吗?

再为酂侯加两百户食邑。”

萧何脸上带着惭然道:“臣不过是为国荐才而已,太后却赐下厚恩,实在是让臣无以为报了。”

这一片其乐融融的君臣相得,让大殿之中的其他人羡慕的不得了。

好你个萧何,为了身后名和恩宠真是脸都不要了,你才和东阿侯认识多久,竟然这么不矜持能说出那么肉麻的话来。

若是萧何知道这些人心中所想,恐怕只想嗤笑,我又没说谎,东阿侯本来就有才,若是再能将英侯召回,两个人组合是无敌的。

吕雉脸上的欣喜是完全不加掩饰的,直接问洛新:“东阿侯,酂侯举荐您来担任丞相,您的才能朕是最清楚的,朕也以为您是最适合的人选,您意下如何呢?”

洛新微微躬身下拜道:“太后赐下恩典,臣除了鞠躬尽瘁,再无他言。”

果然啊。

大殿之上的百官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从这套官制一拿出来,一见到那个权力那么大的丞相职位,很多人都猜到这一定是东阿侯洛新的位置。

洛新之前虽然也拜相,但和现在这个就完全不同了,在整个天下,洛新现在是一人之下而已。

铛铛铛!

又是钟声响起,朝臣们缓缓离开未央宫,吕雉和洛新并肩望着这一幕。

吕雉轻声道:“公子,天下的担子就在我们两个肩上了。”

洛新笑道:“娥姁,这是幸事!”

————

在汉初的这一次制度改革之中,很多学者都抓住皇权削弱这一点来论证汉廷为了恢复疲敝的天下而将权力下放,但笔者绝不认同这一点,而且恰恰相反,汉廷通过制度改革,反而从制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就要提到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中央集权是更广泛的概念,汉廷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一整个集体,在皇权和相权的争锋之中,皇权或许稍微退让,但整个汉廷却在大步向前。

皇帝在中枢或许有些许的退让,但在天下却更有威严,我们可以说相比较秦王朝,汉王朝君主专制的程度没有那么高,但汉王朝中央集权的程度是绝对超越秦王朝的,区分这两个概念才能理解汉王朝的历史走向。——《汉王朝兴衰史》

岭南行

未央宫。

吕雉沉吟道:“公子,朝中贤才极多,前往岭南的事情要不然就让别人去吧。

这一路上山高水远,岭南那地方据说瘴气横生,妾身实在是担心。

不过是区区一个岭南而已,大汉握着中原,假以时日,通渠灌水,沟通河系,修建直道,他迟早是要彻底内附的。

这一去万一遭遇了不测,妾身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做。

况且这一路上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实在是浪费您的才能。”

为什么刘邦和大汉的这一波臣子对赵佗封岭南王反应不大。

因为在这个岭南还属于鸟不拉屎的时代,那里实在是过于偏远,就连更靠近中原的楚国旧地都还有大片的沼泽,荒地,山林,没有开发完毕。

根本没人会关注岭南,那种地方占据了也只能白白耗费中央朝廷的资源。

但是吕雉不一样,洛新在教导她的时候,经常用数据说话。

于是吕雉就算了一下,然后就惊讶的发现,只要之后修建直道和大渠。

从长安出发到临淄、蓟城等山东地区最远的城池的时间,是和到岭南差不多的。

她立刻就意识到,只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岭南是能够被中央朝廷直辖的,只是现在做不到而已,所以她对岭南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

但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