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节(2 / 4)
无功而受禄,唯有忠心皇室一条路可走,之前平定西南夷叛乱,周亚夫身先士卒,亲临险境既剿又抚,尽心尽力,就是为了报答刘恒的恩情。
周亚夫的年纪比刘恒还要大,毕竟他的父亲是高皇帝时期的人,作为目前军方最高的官员,同时是开国功臣集团的领袖,他向刘恒开始讲述西南夷平叛的细节,以及那些花费主要用于何方。
刘恒听的很是认真,虽然他常说好战必亡,但他投入在军队中的资源并不少。
三公九卿一个个的汇报自己部门的具体工作,洛景作为皇帝秘书则在旁记录着双方之间的谈话。
等到众人都说完之后,洛景起身道:“陛下,昔年英侯言,没有壮丽的宫殿,就不能彰显天子的威严,您亲政以来,勤俭节约,以身作则,臣以为,圣明的不去宣扬,就不能让天下人知晓。
您不论是从德行上,还是从功绩上,都已经达到了古圣王所应该达到的地步,世上的百姓称赞您,却不知道如何做。
现在理应召集天下的博学之人,为您做《大汉圣王赋》,此赋应当将您的功绩一一列出。
再召画师为赋作画,描绘您治下的盛景,以流传后世,乃至于上呈素王。
臣以为,天下尽皆受到您的恩典,应当使诸郡列国,乃至于岭南王国等外藩向您进献诗歌、文赋,臣在其中择优选取,为您奉上大汉所有臣民的心声。”
刘恒闻言先是一喜,然后有些忧虑道:“此举是否有些劳民伤财呢?朕行事为天下计,若是为了些许声名要累及百姓,岂不是可笑之人了?”
洛景笑道:“不过一些纸墨的耗费而已,天下文华之士,半数就在长安,其余郡国就让他们随着贡品一同呈上即可,并不会有什么靡费。”
刘恒这才放下心来,欣然道:“那便如此做吧,此事就由东阿侯负责,朕信任你。”
……
【《大汉圣王赋》降世,您获得了500气运点,这是一片煌煌盛世的景象,文化的繁荣,天下的繁荣,这是诸夏的兴盛,这是您的愿望,您的家族参与在其中,气运点获取速度稍稍加快了。】
这世上大概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何等的盛世,连续积攒的国力,雄浑到可能是真实历史上的数倍。
————
“孝文之治”是指在汉文帝统治期间所出现的治世,这是诸夏文明从封建时代迈向帝制时代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一向为史学家所津津乐道,笔者以为更确切的称呼应当为“高文之治”,因为这个治世是从吕后就开始的。
汉文帝以他崇高的品德、卓绝的才能,仁慈的统治着这个庞大的王朝,王朝的经济不断恢复,彻底从凋敝之中走出并大踏步的发展,数十年的稳定富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底蕴大大增强。
同时“孝文之治”期间,政治环境始终相对清明,察举制度不断完善,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不断稳固,为后续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之治”是帝制时代的标杆,成为了所有治世的标准,这是汉文帝所建立的不朽丰碑。——《汉王朝兴衰史》
天崩矣!
这是一次寻常的小朝会,参会的人很少,商议的事情也不大,如今的天下称得上四海升平,没什么值得朝廷关注的大事,每日里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刘恒正说着话,突然感觉脑袋嗡的一声,然后就感觉眼前有些花,陷入黑暗前的最后记忆是洛景惊恐的表情。
洛景伸手搀扶住刘恒的身体,其余大臣同时露出惊恐之色,刘彻冲上去同样搀扶住刘恒的身体,洛景急声道:“诸位,快快唤太医令前来,太子殿下还请不要离开这里,陛下定然无事。”
群臣一齐使力将刘恒平置于床榻之上,太医令匆匆而来,看过之后说道:“陛下这是操劳过度,应当静养,臣为陛下开一些修生养息的药物。”
太医令掏出了那一套经典说辞。
但是洛景却不信,他望着刘恒苍白的脸,愈发觉得心寒。
因为刘恒这样的症状在史书上实在是太多了,甚至比较近的孝惠皇帝就是同样如此。
一次偶然的昏倒,然后就是连续的昏迷,短短时间之内就发展到崩殂的境地,留下了年幼的刘恒和摄政的洛文王,撒手人寰。
他的表兄,大汉的皇帝,难道就要这样离开了吗?
“阿景。”
床榻之上突然传来了刘恒微弱的声音,洛景听的真切,脸上狂喜道:“陛下,臣在,臣在。”
群臣见到皇帝醒来,同样欣喜莫名,刘恒作为皇帝,虽然没有孝惠皇帝那么仁慈,但是只要认真做事,忠心耿耿,总还是赏赐不断的。
刘恒感觉自己的头有些胀,就像是被人拿大锤锤过之后起了个大包的不适感。
他强行睁开眼,然后就见到了洛景欣喜之中带着一些忧虑的神情,笑着安慰道:“阿景别担心,你先带着众位爱卿出去,为兄有些话要和太子说一下。”
群臣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