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0节(2 / 3)

加入书签

盘剥,竟然还要受到中央朝廷的盘剥,这可真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稍微思索一下,洛青沉声道:“兄长的意思是,现在民间有声音想要废除盐铁官营?

这不可能,朝廷绝对不可能同意,况且就算是没了盐铁官营,那些豪强就会停下盘剥百姓吗?

不可能!

豪强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不过这件事的确是应该让朝廷讨论一下,无论如何,这个问题总是要让朝廷正面面对。”

洛白沉声道:“现在家族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盐铁官营的利弊实在是过于明显,目前家族处于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状态之中,这需要大量的论证才能够决定到底要如何去做,你久在长安,想必见识更多一些,觉得应当如何?”

洛青沉吟起来。

————

在汉王朝建立一百五十年左右时,专制王朝特有的弊病和矛盾开始渐渐抬头,在刘询这位强有力的皇帝去世之后,改革的重担落到了霍光和刘佘这对君臣的身上,或许不应该称之为改革,而应当称之为改良,因为王朝发展到这个阶段时,没有人可以彻底改变,只能延缓它的发作。

笔者在《周王朝兴衰史》中曾经对洛文公王畿改革做出过如下评价“在遭到广泛的反对之后,尤其是那些支持他改革的力量来源同时反对之后,他果断的停止了一些较为激进的改革”。

这个评价同样可以使用在汉王朝,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连续经过了动乱,汉王朝的基本盘渐渐发生了变化,支持它的群体已经不同了。——《汉王朝兴衰史》

大汉的命运

洛青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回到家族,热茶都没能喝上一口,就遇到了这么棘手的问题。

然后洛玲把热茶给他端了过来。

洛青端着茶杯摩挲着,他一直都觉得医家有一句话说的好。

能治的叫做病,不能治的叫做命!

这不仅仅是人的身体,用在一个王朝的身上同样如此,能改掉的叫做病灶,不能改掉的那就是王朝的命数。

洛氏都知道这世上是有天命之说的,世间万物都逃不过天命的束缚。

不过老祖宗同样说过,只有人的力量足够大,就能够战胜天命。

比如邦周千年,就是典型的逆天而行。

再比如匈奴本来是有天命的,在真实历史上,匈奴比汉活的更久,甚至直到晋朝还能南下带走晋朝,导致衣冠南渡。

但是最后的结局是,经过连续数十年的积累,无数代气运卓著的人杰不断投下砝码,尤其是洛氏在其中投下了许多的家族底蕴,最后由洛无疾这个同样身怀天命之人,一击攻破,又经过了刘询这个应运而生的皇帝,最后终结了匈奴。

上天赐予汉王朝的天命有多少年呢?

没有人知道。

但之前洛氏猜测起码有四百年,因为夏商周最少的夏都有四百多年,这么一个前所未有庞大的王朝总不能一二百年就亡了吧。

但经过了戾帝刘旦之事后,洛氏没把握了。

邦周时期,遇到一个昏君虽然会坑的吐血,但实际上并不会导致亡国,因为能灭亡邦周的就是诸侯,而诸侯们就算是捏着鼻子也会给周天子留体面。

但是自秦末起,王朝灭亡的原因就增加了一个农民起义,一个昏君竟然真的能将一个庞大的王朝玩崩!

刘氏连续多代圣主明君积攒下的基业,遇到一个平庸的皇帝加上一个暴虐的皇帝,竟然就直接崩溃到要灭亡的地步。

现在汉朝走到一百五十年,遇到的这些问题,几乎每一个在洛青看来,都是朝廷难以解决的,这甚至已经不是换人就能改变的。

除非皇帝能一刀砍了宗亲、外戚、官吏、豪强、贵族,乾纲独断,独自一人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洛青脑海之中思索了许多,然后缓缓道:“朝廷不能放弃盐铁官营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税收,这是朝廷的税收来源,第二是控制,保证郡国不能脱离朝廷的管控。

这两点几乎每一点都是朝廷必需的,如果不能为朝廷解决这两点,罢盐铁官营就是笑话。

罢盐铁官营就是让地方郡国中的豪强坐大,最后就会重蹈邦周的祸事,不罢盐铁官营就是朝廷自己腐蚀根基,天下人的怨恨都会冲着朝廷去。

难啊难。”

听到洛青的微微叹息,洛白沉吟道:“若是如此,那反倒好办了,盐铁官营,总是将这些放在一起,导致天下人总觉得盐铁一体。

实际上铁器利润并不大。

朝廷所设置的盐铁司中,以盐和酒这一类利润最大,再配合上平准司倒买倒卖,赚钱的东西太多,铁根本就不算什么,朝廷完全可以将铁的铸造放开,只在铁石上控制即可。”

洛氏通商天下九州,对汉朝廷这种完全垄断的行为实在是太懂了。

官僚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把一项政策导向相反的方向,平准司本来就是为了平抑各地的物价而诞生的,但是发展到最后却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