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5节(2 / 4)

加入书签

的“上”,就仅仅是一个大逃杀的场合,那人所追求的东西又算是什么呢?

一个平和而能够替换的体制才算是合理的制度,洛氏曾经将项羽的子孙带走,就是为了防止复辟,洛氏最反感的就是复辟,将之称之为玩赖行为,认为是一种极度破坏政治生态的行为。

如果复辟真的存在,那新上位的皇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杀光上一朝的皇族。

光武皇帝不算是复辟,那时天下间本来就没有新的皇帝,刘备是从一开始就说要振兴汉室的宗亲,从头至尾,不曾改变。

但如果现在除了汉国之外,还有打着汉的旗帜来招摇的人,那洛氏一定会旗帜鲜明的反对,反对任何试图搞复辟的人。

慕容承光和洛攸两人似乎忘记了这场就在眼前的战争一般,就在军中竟然直接聊了起来,慕容承光将自己对燕人和胡人的融合之道细细讲出,而洛攸则为他讲述如今汉人的形成,以及千百年来,从邦周时期到现在,各个族群的变化,给他提供一些思路。

二人越聊越投机,慕容承光的很多思想都非常的契合洛氏的思想,洛攸听到最后微微感慨道:“大王,你现在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培养一个和你有着相同思想的继承人,只要能保证慕容氏有三代英主,燕国至少能一统北方。”

————

帝与洛攸俱言国事,甚欢,帝以妙思惊攸,攸乃叹曰:“王有圣姿,当有帝业,使三代贤君,乃有天下。”——《北史·燕本纪》

苍天所钟有神能

别燕军后,洛攸归于营中,营中略显嘈杂,洛氏敢战士、昭城青壮、中原诸国义士所组成的义军,正埋锅造饭,见得洛攸后纷纷行礼。

他走进军帐中,坐于首位,帐中还有五人,左侧三人皆是嫡系,洛攸之弟洛晓,洛攸之子洛呈之,洛攸之侄洛为之,右侧二人,敢战士大统领洛襄,中原义军首领吕氏吕溪,洛氏精锐及最崇信素王的义士尽在此地。

待为众人填茶后,洛攸举起正蒸腾着热气的茶杯肃容道:“与慕容承光此会,使我大升警惕心,诸位静听我此言。

慕容承光此人,整合燕国胡汉,平抑燕国土客之患,南却汉国攻燕之举,西进夺太原等并州南部诸郡,并州精华尽入其手,洛氏北迁,其先送父亲,后于丛胡间交流,文韬武略,纵横之才,足可谓世之英豪也!

这等人杰,如今于我洛氏,亦不曾见也,而苍天竟使其生于夏土,岂不是逆胡命昌盛之运?

然大势滔滔,人道常囿识,天道实全知,岂会犯此浅薄之过矣?

慕容承光所言石闵、石勒其人,我虽未见,却知其定是苍天所降生,气运所环绕的胡人主角人物。

这等人,皆有常人所未曾有的坚韧不拔,有匪夷所思、能成人所不能的本领。

那石闵两番大战,先以千人斩灭燕国五千人众,又以数千余破燕国两万人众,皆持戟而先,摧阵破敌,斩将夺旗,未曾用谋,硬杀至大纛破碎,以一人破甲杀百人而还。

扪心自问,若不率领敢战士,我洛氏中,如今谁能有此神能?

遍数我洛氏一千三百余年,不过承接周命的洛武公、上天所钟的昭武威公、神威无敌的神霄公三人而已。”

神威无敌神霄公?

吕溪有些好奇,洛武公和昭武威公举世皆知,但这位神霄公,未曾听闻洛氏有这样的绝世猛将。

化身天一道主攻灭后汉天命的洛霄,乃是洛氏汉代最大的隐秘,就连大多数洛氏都不知道,更何况外人呢?

面对洛攸之言,五人俱沉默不言,用计和用勇是完全不同之事,通天的智谋和逆天的武力,皆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洛攸肃然道:“鲜卑先单于燕回,虽为敌寇,据实以言,英主之器也,燕回既亡,犹有盛能之人,我等皆逆流回溯之辈,此番又出塞于草原,当谨慎之。”

五人皆抱拳齐声肃道:“谨遵公命!”

凝滞的气氛弥漫于黄河南北,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黄河几字形的南北,向来都是兵家相争之地。

自燕国出塞数月,天气已渐渐转凉,阵阵寒气自西北袭来,正如此刻燕军之心,连续两场大败,尽皆血流漂橹,尸体和鲜血堆满山丘与河流,夜色降临时,有传言亡魂呜咽不止,哀嚎甚重,已让燕军有胆寒之意,这正是慕容承光与洛攸商议,使洛氏敌石闵之因。

燕国之力雄浑,慕容承光又将六万军而前,洛攸亦向前举军,大军蜿蜒依旧压迫至极,石勒率领着军队,对石部诸人慨然道:“燕军与洛氏率领大军而前,三倍于我石部,其中甚至有敢战士这等千年闻名的天下强军,但我并不畏惧,我石部儿郎皆悍勇无双,我重孙石闵乃是战神转世的万人敌也,若使出击,定能败敌于山丘诸河。

然圣人云,用力不若用智,虽能得胜,亦将大损大伤大流血也,我不欲为之,大夏八部,以燕、慕容、拓跋、独孤为先,我石部为后,我已经向拓跋、燕二部求援,且先避燕国与洛氏锋芒,以图后事,牛羊、器具、兵戈、毡帐,皆负于马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