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4节(2 / 3)

加入书签

己兄弟都相当狠辣的活祖宗,就快要带着大唐天兵上岛了。

当然,底层的扶桑百姓,大概会喜迎王师,毕竟大唐的权贵虽然狠,但比起那些还处于奴隶制早期的扶桑贵族来说,一个个简直是活菩萨。

继魏王李泰被改封齐王,镇守箕子半岛后,天子又甩出了另外一个足以让众人一震的任命,那就是将洛玄星册封为辽国公。

而且还不仅仅是册封国公爵位,最重要的是天子后半句话,将辽州(辽东城)化为公国,成为真正的古代邦周那种公爵。

实际上早在贞观初年的时候,李世民就想过将功臣和宗室分封在各地,世袭州刺史,达成实际上的分封,但最后被拦回去了。

现在看来,虽然在中原不这么干,但天子在边疆,还是有这样的考量。

辽东城化为辽州,盖牟城化为盖州,天子这么做就是要在辽东的土地上,实行州县制度,然后用都督府、都护府的军管,来控制这里。

那现在册封辽国公,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人,而且极有可能会在其他帝国没办法控制的地方,继续分封一些值得信任的功臣以及宗室。

当然不会像是六大王国这样的分封,但就像是辽国公这样,分封一座城池,是非常可能的,而且这种分封对于帝国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不会影响到帝国中央的权力,非常合适现在的帝国。

————

唐帝国对帝国海外的真正开拓从瀛洲(即原扶桑岛)开始,对瀛洲的开拓中,那些有关于土地、人口、资源的收获便不再赘述,其中最珍贵的经验以及收获,实际上是技术的发展。

在帝国水军从江河转向大海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海难后,帝国海船广泛吸收各沿海国度的技术,并加以改进,船只建造技术得到了巨大提升。

根据资料记载,仅仅在帝国初期的一百年间,帝国船只的吨位平均增加了五倍,各种利于在海上行驶的工具,比如船尾舵、帆船索具等,都迎来了大爆发阶段。

与此同时,由于在海上航行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司南、星盘和地图的精度不断要求,帝国的数学、天文等迎来了大爆发,在庞大的利益驱动下,在贵族中,甚至超过了对于儒家经典的探索。

对于大唐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扩张性极强的帝国来说,还有什么比征服海洋更加重要的呢?

海洋就是金钱,再也没有比得到更多金钱对贵族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围绕着海洋,这个庞大的帝国产生了权力的争斗,以及厮杀,血腥笼罩着一切。

但任何人都无可阻挡,伟大帝国的大航海从这里开始扬帆起航。——《全球通史·海洋世界》

苟利国家生死以

天子亲征后的长安城,并未有什么变化,大唐天子不待在长安,早在武德年间就已经不是什么奇事。

廊腰缦回的宫殿长廊中,一个身着华服约莫十多岁的俊美少年郎手中持着一卷文书,正疾步狂奔。

一路之上见到这一幕的宫女、宦官或者巡视的宫廷卫士,皆纷纷避开,福身行礼,“小公爷安。”

洛君卓脚步匆匆走进太极殿的偏殿,冲着坐在殿中的李治用力挥舞手中文书,语气满是欣喜高声道:“晋王,诸公,辽东大捷,陛下率领大军,已经返回中原,车辇已过洛阳,往关中而来。”

轰!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沸腾,洛君卓的消息来的比官方还要快,一看就知道这是天子事先特意传递回来的消息。

李治噌的站起身来,同留守的诸位宰相公卿言道,“诸公,按照礼制,父皇和皇兄得胜归来,本王奉命留守长安,是否应当出城外三十里街亭,跪迎父皇。”

洛君卓却有些意味深长的低头道:“晋王殿下,魏王殿下没有随陛下返回,他被册封为齐王,留守辽东,就藩建国,所以我们只需要迎接陛下就可以了。”

“啊?”

李治整个人都懵了,“四哥怎么……”

殿中更是响起几声惊呼,房玄龄脸上瞬间有些挂不住,眼底有惊慌之色,额头上满是汗津津的。

这里的众人,可以说是这天下最聪明的几个人。

谁不知道陛下的意思?

辅佐李治留守长安的魏征却意味深长的微微点头,似乎这一切在他的预料之中。

作为前太子党的一员,太子少师,他在太子就藩后,还被李世民重用的时候,他就有些许预感了,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那……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在李治身上,陛下唯一一个没有就藩的嫡子,岂不是?

李治自然不是蠢笨之人,他脸上不可置信的表情依旧维持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实在是忍不住缓缓伸出双手,未曾发育成熟的身体,那双手还带着些许稚嫩,他的肩膀也还不够宽厚,但在这一刻却猛然感觉一股重担将要压下。

“不能得意,先前魏王兄就是以为胜券在握,但发生了意外。”

李治这个人有一个极其优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