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节(2 / 3)
人,对于这些事想了很久,所以从开始造反,各方面就非常的有步骤,有条理。
……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宋国,按理来说应该是天竺方向先收到消息,但因为宋国这边是从海上得到的消息,反而比楚国更快。
不过楚国和宋国现在基本上相邻,一个国家知道,另外一个国家很快就会知道,毕竟现在在南亚和东南亚这一块,海运相当发达,消息的传递比陆地上快乐不知道多少倍。
在宋国得到中原的消息时,很多宋国贵族心中都有暗自叫了一声好,也有一些亲近中原的贵族,很是焦急。
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什么动作,毕竟大唐的强大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即便是现在的大唐,如果不是担心天下大乱的话,大唐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
别看大唐现在撑得这么辛苦,但打趴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轻而易举。
直到。
长安陷落。
无敌的大唐军队,不战而逃,民间的反抗被轻而易举镇压,事情好像发生了变化。
一个帝国需要无敌的形象,这个无敌的形象让人不敢挑战,它必须让所有人相信,只要敢挑战帝国,下场将会是无比的可怕。
拥有这个形象,就能行事无往而不利,甚至达成许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果实。
比如楚国和宋国孜孜不倦的给大唐提供粮食,就是因为大唐强大无敌,甚至在这里都有驻军,美其名曰保护,实际上就是监视以及震慑。
但当这个无敌的滤镜破碎之后,尤其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破碎掉之后,那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势力心里都会不可抑制的出现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不然去试试,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这么脆弱。
要不然去试试,它是不是真的依旧不可战胜。
当这种想法开始广泛出现的时候,等待帝国的就是轰然倒塌,因为帝国的基座就是这些无数不能战胜帝国的人所组成的。
当他们深信不疑的时候,帝国就是无敌的,当他们开始怀疑的时候,帝国就出现裂缝,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帝国就如同泥沙。
风声在宋国和楚国中呼啸而过。
这声音中传来无数嘈杂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的人,心头都有些别样的想法。
他们互相对视着,交流着眼神,想要知道别人的想法。
在私下里,已经有不少人分别开始聚会,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发表如今局势的看法。
新一年要运抵大唐的粮食已经开始从民间征收,王国的胥吏已经深入每一个村庄,带着大把大把来自洛氏钱行的特制纸币,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硬通货,现在也只有这些东西能将百姓手中的粮食收走。
洛氏钱行允诺在未来用十年后用两倍的纸币将这些东西兑换回去,这相当于是年化百分之五的国债,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发给王国贵族的,为了让他们尽心做事。
但金钱在权力的面前,不算是什么,亦或者等拥有了权力,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
“只要我们控制住马六甲海峡,让今年的任何一粒粮食都进不了中原,中原自己就会溃败,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有人担忧道:“燕国能撑得住那么长时间吗?中原的江南还是能产一部分粮的,要不要出兵袭扰他们的海岸线,把一部分军队拖在南方。”
“从蓬莱事变后,我们的海军控制权就在朝廷的那几个节度使手里。”
“什么节度使,这些年吃了我们那么多好处,现在想要独善其身,可能吗?
今天本王就教给你们一个道理,一个官员听从于谁不是看他从哪里来,而是看他从哪里得到利益,大唐能给的,有我们给的多吗?
况且这毕竟是我们的地盘,有什么可怕的,如果真的不听话,就直接杀了。
节度使衙门里面就那几千兵,一人给他们两个婆娘,再发几百两白银票,这还能不投降?
我直接把头摘下来。”
这话一说完,众人顿时放声大笑起来,当兵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什么都给他,有什么必要非给朝廷卖命嘛。
“那洛氏钱行,还有没吃我们好处的洛氏怎么办?
他们是不可能和我们一起办大事的,这些人都是死脑筋,忠诚于朝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洛氏的天下呢,这么卖命。”
其他的都好说,只剩下这最后一个最难搞的,这下众人沉默了。
良久才有人缓缓说道:“终究是肉体凡胎,诸位可还记得东归的周郡王一脉吗?”
众人神情一震。
若说这最先造反的藩属国,还真不是燕国,而是秦国,但不是李承乾一脉,当初秦国也发生了和燕国差不多的事,李承乾一脉连着出了三个昏君,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连起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
比如著名的广神隋炀帝,仅仅用了十三年,就将一个王
↑返回顶部↑